热线电话:17600638556 刘经理 18600336583张经理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 职场资讯 > 面试秘籍

面试找工作,简历里到底该写点啥东西?| 让工作“更好一点”

来源:免费招聘人才网- 东合美招聘 时间:2020-10-13 作者:免费招聘人才网- 东合美招聘 浏览量:
这一篇会把焦点放在找工作这件事儿上,具体的说,可能会重点放在面试策略上,但我所涉及的并不是一套方法论,而是讨论“谈判”的思维方式是如何影响“找工作”这件事儿的。

“找工作”是不是一场谈判?
这个话题并不新鲜,哪怕你并不认同“找工作”也是一场谈判,无妨,只要你能理解我今天想要表述的思维方式,你一定能在“找工作”这件事儿上,做得更好一点。
无论是“更好一点”谈判系统,还是我们介绍过的“黑天鹅”谈判系统,还是“凯普”谈判系统,都有一个核心思维方式,叫做,愿景思维。(No Vision No Decision)

这个世界上的各种谈判理论都十分坚信,谈判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,是在于谈判对方脑海中的“愿景”。
它是对方脑海中的一幅画,一个生动的场景,一个鲜活的瞬间,一个动情的时刻;如果你还没有在对方脑海中,构建出任何“愿景”,你没法让他和你达成任何一致。
你需要想尽办法,在对方的脑海里,画出那幅画,这就是谈判的“愿景”思维。
梅于尔-特里韦迪,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毕业生,连续做了18次面试,结果都在第一次就被拒绝了,二面都没拿到。在尝试使用“更好一点”谈判系统的思维方式后,他发现自己接下来的12次面试全部走到了最终面试环节。

特里韦迪是如何做到的?
特里韦迪,开始给每一个面试都做相应的准备。
这些准备包括,找到应聘公司的决策者;
针对每一个面试官,都事先了解他们的背景信息;
通过校园的社交网络,找找是否有校友在这家公司,或曾经就职于这家公司,然后给他们打电话,了解情况;
所有的这些准备,都有一个围绕的核心目标,那就是,找到他们的“真空”需求。
这里我用了“真空”这个词,来加重“需求”的迫切性。

实际上,在找工作时,我们看到的每一个“JD”(Job Description),也就是“工作岗位描述”,都是这个公司的一种需求,理论上,这个公司放出这个岗位招聘,就是为了满足这个需求。
可问题是,大部分写JD的人,都犯了一个通用的错误,就是过于泛泛,或者笼统;有的甚至根本没能准确描述自己的需求。
你需要从这份不太可靠的“JD”上,分析、理解和找到招聘方真正的“真空”需求;换句话说,他们到底想要一个什么样的人?来解决什么问题?
在知道了这些信息之后,特里韦迪意识到,之前他失败的18次面试,到底做错了什么。
因为之前,他给所有的面试公司,都提交了一份统一的简历,自认为把所有最全面的能力、经验都洋洋洒洒的写进去了,但这是一份没有重点,没有在对方脑海中“构建愿景”、“勾画愿景”的一份简历,字数再多也没有意义。
所以,这一次,特里韦迪根据自己收集到的,关于每家公司的特点,进行简历定制,对方“真空”的需求在哪里,这份简历就在哪里重点着墨。

这是非常明智的做法,可想而知,每一个公司,每一个职位,它们的需求点都是非常不同的。
不仅如此,特里韦迪还会针对一个职位,做不同的简历发给不同的面试者,比如,一份专门描述资质学历的简历给HR人事部,一份专门介绍某个特定项目经验的简历给项目组组长,一份描述自己的责任心和忠诚度的简历给部门领导。

为了能让这些准备在面试时发挥最大的作用,他叫上自己的妻子,和她一起扮演面试的角色,他做面试官,用换位思考的方法,去体会面试官可能会询问的问题,然后写下来,做好回答的准备,让他吃惊的是,这12次面试里所听到的提问,他几乎猜对了三分之二。
更重要的是,他针对不同面试者,做了不同程度的针对策略,因为人事部的“真空”需求,在于考核员工的基本资历;项目组长在考核项目经验;部门领导在于考核一个员工的潜力等等,所以虽然是同一个职位,面对不同面试官,他每一次所讲的内容都几乎不同。
所有的这一切,都是为了给每一个面试官的脑海里,勾勒一幅愿景,在这幅愿景图画里,他们面前的小伙子是一个满足他们各自真空需求的人。

这样做的结果非常出色,特里韦迪得到了每一份职位的最终面试机会,并最终拿到了一家证券公司的聘书(Offer)。
特里韦迪自己都很吃惊,原来的他认为,一场面试的核心还是要看自己的本事,也就是到底自己的能力好不好;
他本来觉得这个能力问题是一个已成的事实,只要在简历里和面试时,把自己的本事讲出来就好了。
可是,“更好一点”谈判系统告诉他,在一场谈判里,事实本身影响谈判结果的比重大概也就是10%,而谈判中的对方,也就是“人”的因素,影响谈判结果的比重至少是50%,这是非常反直觉的。
如果你认为,对谈判来说,事实本身重要,那么你就把焦点放在了自己身上;而实际上影响谈判的决定因素在于对方,你忽略了这层因素,其实就是把自己的眼睛蒙起来,假装不去管谈判的对方是谁。
我在前天的推文,也就是“让工作‘更好一点’”系列的第一篇中,讲了一个故事,玛丽用三年的潜心准备,在公司里构建关系,为未来的事业危机做准备,这是一场巨型谈判。

在文章留言中,我看到我的一个同学是这样说的,
“玛丽这样心思的人,未必受所有人的喜欢,与其耗尽心思拉拢所有人为自己说话保住位子,不如靠能力说话。”
我相信,持有这样观点的人一定很多。
实际上,这种观点的潜台词是,“这就是我的能力,你们喜欢就要我,不喜欢无所谓。”

一个人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,这一点不用争论;
可问题是,在一场谈判里,角逐的并不是谈判双方的能力,而是你在对方脑海里所画下的愿景。
你不愿意耗尽心思去做关系,这无可非议,只是,你明明可以做的更好,让你的工作变得更好,让你的关系变得更好,这和你的能力强弱并不矛盾;况且,能力好的人在各种职场中,不被重用,才华被埋没的例子,好像也不在少数。

我仅仅是希望,我的朋友们在有着强大的工作能力的同时,也要去重视“人”的因素,牢记在一场谈判中,影响结果的重要因素是什么。
斯图教授作为沃顿商学院谈判大师,一直致力于谈判的研究,同时也针对研究工作长期在社会上招聘人才。
每年,他几乎都会浏览一百多份简历,但可惜的是,他从来没有见过一份简历可以像特里韦迪那样,把针对“谈判”项目的真空需求,着重描述和介绍的。

斯图教授每次都很感慨,他说,
很多人都认为找工作就是写一份最完善的简历,而他们却完全没有意识到,在写这份简历的时候,看它们的人是谁。他记得还有另一个沃顿商学院的华裔学生,张怡,也在找工作的事情上,把“愿景”思维做到了极致。
张怡面试了硅谷的一家投资公司,适逢当时的大经济环境处于低谷,各大公司都很注意控制成本,而这个职位的薪资又不低,所以张怡的面试并没有想象的顺利。
他被拒绝了,书面的理由是认为他没有初创公司的经验。
而张怡明白这不是真实的原因,更大的原因是自己的薪资要求和他们的不匹配。

相信这个时候,大部分人的普遍做法是两个:
一,放弃。
二,再次争取一次商谈,接受对方的薪资水平。
而张怡没有这么做,他根据“愿景”思维的方式,明白这件事的问题出在,对方的脑海里还看不到自己能够匹配这个薪资水平的画面。
于是,他争取再次和对方商议,条件是,他愿意在工作的前几个月不收取任何薪水,直到公司认可他的能力。
这是个不可思议的做法,正像我前面提到的我的朋友的留言评论,如果你十分坚信自己的能力,为什么不能这么做呢?但我相信,在你身边能采用这种策略做面试谈判的人几乎没有。

张怡的故事很精彩,那家初创投资公司接受了协议,张怡在工作三个月后,就得到了他希望的薪资水平。
张怡自己的解释是,很简单,我给对方构建的愿景是,无需成本就能评估一个人的能力,大大降低了风险,这个愿景很美好。
另外,只要我能进入公司,我就可以开始了解更多这家公司的情况,我就会知道如何让他们更认可我。
如果你认同找工作是一种谈判,那么“愿景”思维作为一种谈判思维,就能给你很大帮助。
对这次谈判结果影响最大的,是你需要去面对的人。
给他的脑海里构建一个你是合格的人的愿景,才是成功的关键。
让你的工作更好一点!
这里是“谈判思维”!

分享到:
手机浏览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Copyright C 2019-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东合美招聘 京ICP备17019276号-4

地址:威远大厦四层 北京市丰台区 EMAIL:hr@dhmbj.net

用微信扫一扫